(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查古籍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姜侍郎夫人经验。
棕榈(不以多少,烧灰存性,细研如粉) 牡蛎(火 ,研如粉)
上二味抄棕榈灰一钱,牡蛎半钱,入麝香少许,拌令匀,空心米饮调下。
又方,此亦姜家传,苏氏外甥女每苦此,服之必安。
香附子(不以多少,去毛并黑皮,炒深黑色,焦不妨)
上为细末,入盐少许,沸汤点下,不拘时候,此方甚妙,勿谓药粗贱而轻之,合时当以斤计,大剂服之方见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