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痰饮上气,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头重昏眩。常子正中丞方,冯仲柔知丞传。
白茯苓 吴茱萸(汤泡,去沫)
上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候,熟水吞下,酒饮亦可。中丞苦痰饮,每啖冷食饱,或睛阴节变,率用十日一发,头疼背寒,呕吐酸汁,即数日伏枕不食,如之遂不再作。每遇饮啖过多腹满,服五、七十丸,不三、两时便旋已作茱萸气,酒饮随小水而去。前后痰药甚众,无及此者。杨梅卿方只将茱萸酒浸三宿,以茯苓细末拌之,候干,每服百余粒,汤酒任下。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治痰饮上气,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头重昏眩。常子正中丞方,冯仲柔知丞传。
白茯苓 吴茱萸(汤泡,去沫)
上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候,熟水吞下,酒饮亦可。中丞苦痰饮,每啖冷食饱,或睛阴节变,率用十日一发,头疼背寒,呕吐酸汁,即数日伏枕不食,如之遂不再作。每遇饮啖过多腹满,服五、七十丸,不三、两时便旋已作茱萸气,酒饮随小水而去。前后痰药甚众,无及此者。杨梅卿方只将茱萸酒浸三宿,以茯苓细末拌之,候干,每服百余粒,汤酒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