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
(地肤子多生平泽田野,根作丛生,每窠有二三十茎,七月间开黄花,结子青白,晒干则黑地肤子气味苦寒,禀太阳寒水之气化,故主治膀胱之热而利小便。膀胱位居胞中,故补中而益水精之气。久服则津液滋灌,故耳目聪明,轻身耐老。
虞抟《医学正传》云∶抟兄年七十,秋间患淋,二十余日,百方不效,后得一方,取地肤草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
(地肤子多生平泽田野,根作丛生,每窠有二三十茎,七月间开黄花,结子青白,晒干则黑地肤子气味苦寒,禀太阳寒水之气化,故主治膀胱之热而利小便。膀胱位居胞中,故补中而益水精之气。久服则津液滋灌,故耳目聪明,轻身耐老。
虞抟《医学正传》云∶抟兄年七十,秋间患淋,二十余日,百方不效,后得一方,取地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