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气味苦平,无毒。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菊花处处有之,以南阳菊潭者为佳,菊之种类不一,培植而花球大者,只供玩赏。生于山野田泽,开花不起楼子,色只黄白二种,名茶菊者,方可入药,以味甘者为胜。古云∶甘菊延令,苦菊泄人,不可不辨。《本经》气味主治,概茎叶花实而言,今时只用花矣。)
菊花《本经》名节华,以其应重阳节候而华也。《月令》云∶九月菊有黄花,茎叶味苦,花味兼甘,色有黄白,禀阳明秋金之气化。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禀金气而制风也。目欲脱泪出,言风火上淫于目,痛极欲脱而泪出。菊禀秋金清肃之气,能治风木之火热也。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言感恶风湿邪而成风湿之痹证,则为皮肤死肌。菊禀金气,而治皮肤之风,兼得阳明土气,而治肌肉之湿也。周身血气,生于阳明胃府,故久服利血气轻身,血气利而轻身,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气味苦平,无毒。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菊花处处有之,以南阳菊潭者为佳,菊之种类不一,培植而花球大者,只供玩赏。生于山野田泽,开花不起楼子,色只黄白二种,名茶菊者,方可入药,以味甘者为胜。古云∶甘菊延令,苦菊泄人,不可不辨。《本经》气味主治,概茎叶花实而言,今时只用花矣。)
菊花《本经》名节华,以其应重阳节候而华也。《月令》云∶九月菊有黄花,茎叶味苦,花味兼甘,色有黄白,禀阳明秋金之气化。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禀金气而制风也。目欲脱泪出,言风火上淫于目,痛极欲脱而泪出。菊禀秋金清肃之气,能治风木之火热也。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言感恶风湿邪而成风湿之痹证,则为皮肤死肌。菊禀金气,而治皮肤之风,兼得阳明土气,而治肌肉之湿也。周身血气,生于阳明胃府,故久服利血气轻身,血气利而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