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痎:同皆。痎疟:泛指疟之总称。亦有谓:"夜病为痎,昼病为疟。")。是谓夏令伤于暑邪,甚者即患暑病,微者则舍于营,复感秋气凉风,与卫并居,则暑与风凉合邪,而成痎疟矣。疟之为病,非止一端,当分析治之。古有风疟、暑疟、寒疟、温疟、湿疟、瘴疟、瘅疟、牝疟、痰疟、食疟、疫疟、虚疟、劳疟、疟母、三日疟等名。暑疟:恶寒壮热,烦渴引饮;风疟:寒少热多,头痛自汗;寒疟:寒长热短,头痛无汗;湿疟:寒重热轻,一身尽痛;温疟:先热后寒,由冬令伏气所致;瘴疟:发时昏闷,由受山岚瘴气而成;瘅疟:独热无寒;牝疟:寒多热少;痰疟:头痛而眩,疟发昏倒;食疟:寒热交并,嗳气恶食;疫疟:沿门阖境,症皆相似;虚疟:元气本虚,感邪即作;劳疟:患疟日久,遇劳即发;疟母:久疟不愈,腹有痞块;三日疟:间二日一发,由于正气本虚,邪客于腑等等。此外,还有似疟非疟之伏暑,亦因伏天受暑而发于秋,最难速愈;倘秋时炎蒸于夏,而内并无伏气,其症与阳暑相似者,名日秋暑。此二者皆出于秋,宜辨别之。
『总括』
夏伤于暑秋痎疟,营卫并居暑风合。
疟有多型须分析,风寒暑湿温瘴疴。
瘅牝痰食疫虚劳,疟母三日十五疟。
风疟寒少热多汗,暑疟寒热烦饮渴。
寒长热短无汗痛,湿痛热少寒偏多。
温疟先热而后寒,瘴疟发时昏闷疴。
瘅疟独寒无热候,牝疟热少寒较多。
痰疟昏迷头疼眩,食寒热并嗳气恶。
疫疟沿门阖境似,虚感时邪元本弱。
疟母腹胁成痞块,劳疟遇劳即发作。
三日疟发间二日,伏暑、秋暑当别酌。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痎:同皆。痎疟:泛指疟之总称。亦有谓:"夜病为痎,昼病为疟。")。是谓夏令伤于暑邪,甚者即患暑病,微者则舍于营,复感秋气凉风,与卫并居,则暑与风凉合邪,而成痎疟矣。疟之为病,非止一端,当分析治之。古有风疟、暑疟、寒疟、温疟、湿疟、瘴疟、瘅疟、牝疟、痰疟、食疟、疫疟、虚疟、劳疟、疟母、三日疟等名。暑疟:恶寒壮热,烦渴引饮;风疟:寒少热多,头痛自汗;寒疟:寒长热短,头痛无汗;湿疟:寒重热轻,一身尽痛;温疟:先热后寒,由冬令伏气所致;瘴疟:发时昏闷,由受山岚瘴气而成;瘅疟:独热无寒;牝疟:寒多热少;痰疟:头痛而眩,疟发昏倒;食疟:寒热交并,嗳气恶食;疫疟:沿门阖境,症皆相似;虚疟:元气本虚,感邪即作;劳疟:患疟日久,遇劳即发;疟母:久疟不愈,腹有痞块;三日疟:间二日一发,由于正气本虚,邪客于腑等等。此外,还有似疟非疟之伏暑,亦因伏天受暑而发于秋,最难速愈;倘秋时炎蒸于夏,而内并无伏气,其症与阳暑相似者,名日秋暑。此二者皆出于秋,宜辨别之。
『总括』
夏伤于暑秋痎疟,营卫并居暑风合。
疟有多型须分析,风寒暑湿温瘴疴。
瘅牝痰食疫虚劳,疟母三日十五疟。
风疟寒少热多汗,暑疟寒热烦饮渴。
寒长热短无汗痛,湿痛热少寒偏多。
温疟先热而后寒,瘴疟发时昏闷疴。
瘅疟独寒无热候,牝疟热少寒较多。
痰疟昏迷头疼眩,食寒热并嗳气恶。
疫疟沿门阖境似,虚感时邪元本弱。
疟母腹胁成痞块,劳疟遇劳即发作。
三日疟发间二日,伏暑、秋暑当别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