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热痢,起于夏秋之交,热郁湿蒸,人感其气,内干脾胃,脾失健运,胃不消导,热夹湿食,酝酿中州而成滞下之症。其症:脉滑数有力,里急后重,烦渴引饮,喜冷畏热,小便热赤,痢下赤色如鱼脑,稠粘而秽者是也。治宜清痢荡积法加槟榔、楂肉。如体弱者以生军改为熟军。如因暑气致病者,名为暑痢,其症:自汗发热,面垢呕逆,渴欲饮水,腹内攻痛,小便不通,痢血频迸等。以清凉涤暑法去青蒿、西瓜翠衣,加黄连、荷叶治之。
『歌括』
热痢发病夏初辰,热郁湿蒸脾胃侵,
热夹湿食失健运,酝酿中州滞下成,
滑数有力里急重,烦渴畏热喜冷饮,
小便色赤痢亦赤,稠粘而秽鱼脑形,
清痢荡积加槟楂,体弱生军易熟军。
尚有暑痢自汗热,面垢呕逆溺不通,
渴饮腹痛血频迸,清凉涤暑荷连增,
减去青蒿与瓜翠,临机应变神而明。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热痢,起于夏秋之交,热郁湿蒸,人感其气,内干脾胃,脾失健运,胃不消导,热夹湿食,酝酿中州而成滞下之症。其症:脉滑数有力,里急后重,烦渴引饮,喜冷畏热,小便热赤,痢下赤色如鱼脑,稠粘而秽者是也。治宜清痢荡积法加槟榔、楂肉。如体弱者以生军改为熟军。如因暑气致病者,名为暑痢,其症:自汗发热,面垢呕逆,渴欲饮水,腹内攻痛,小便不通,痢血频迸等。以清凉涤暑法去青蒿、西瓜翠衣,加黄连、荷叶治之。
『歌括』
热痢发病夏初辰,热郁湿蒸脾胃侵,
热夹湿食失健运,酝酿中州滞下成,
滑数有力里急重,烦渴畏热喜冷饮,
小便色赤痢亦赤,稠粘而秽鱼脑形,
清痢荡积加槟楂,体弱生军易熟军。
尚有暑痢自汗热,面垢呕逆溺不通,
渴饮腹痛血频迸,清凉涤暑荷连增,
减去青蒿与瓜翠,临机应变神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