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早风证,是风邪冒于皮毛,而未传经入里也。汪仞庵谓:"轻为冒,重为伤,又重则为中(中:读如仲,去声。射击之意,如中风、中暑、中湿、中寒、中经、中络、中腑、中脏等均属之。)。"可见冒风之病,较伤风为轻浅。其症:微热,鼻塞,声重,头痛,咳嗽,脉象濡滑而不浮缓,此皆春时冒风之症据,与风伤卫分自有不同也。可用微辛轻解法治之。倘或口渴喜饮,是有伏气内潜(潜:读如"全"。"伏气内潜",是指有伏气之邪,潜伏于体内之谓。),如脉数有汗为风温,脉紧无汗为春温。务宜区别而治,庶几无误。
『歌括』
冒风风感皮毛病,症与伤寒有区分,
鼻塞恶风声浊重,头痛发热比伤轻,
脉象濡滑不浮缓,微辛轻解是准绳。
倘若渴饮是伏气,脉数有汗为风温,
脉紧无汗春温症,务宜区别莫混称。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早风证,是风邪冒于皮毛,而未传经入里也。汪仞庵谓:"轻为冒,重为伤,又重则为中(中:读如仲,去声。射击之意,如中风、中暑、中湿、中寒、中经、中络、中腑、中脏等均属之。)。"可见冒风之病,较伤风为轻浅。其症:微热,鼻塞,声重,头痛,咳嗽,脉象濡滑而不浮缓,此皆春时冒风之症据,与风伤卫分自有不同也。可用微辛轻解法治之。倘或口渴喜饮,是有伏气内潜(潜:读如"全"。"伏气内潜",是指有伏气之邪,潜伏于体内之谓。),如脉数有汗为风温,脉紧无汗为春温。务宜区别而治,庶几无误。
『歌括』
冒风风感皮毛病,症与伤寒有区分,
鼻塞恶风声浊重,头痛发热比伤轻,
脉象濡滑不浮缓,微辛轻解是准绳。
倘若渴饮是伏气,脉数有汗为风温,
脉紧无汗春温症,务宜区别莫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