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查古籍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吾衢土俗,凡患四时之感冒,见有发热呕吐等证,开口便云龌龊,动手便是刮揪。揪之刮之,未尝不善,但其邪在肌肉者顷刻而松,在经络者,非药不愈。最可恶者,先服矾汤一碗,以为治龌龊之需。殊不知龌龊,即方书所谓秽浊,宜用芳香宣解之方,反服酸寒收涩之药,益使秽浊之邪,胶固气分,而无解病之期。更有一种俗医,以指节括病患之身,见有一条扛起者,妄言为斑。不知人感秽浊时邪,气机阻滞,血脉不通,用指节括之,或粗或细,必有一条见出,岂可伪称斑证。更为之取出蛇斑蚤斑等等之名,其谓为蛇斑者,必令人服蜈蚣数条,取蛇畏蜈蚣之义,而庸夫俗子听之益信。不知蜈蚣之性,辛温有毒,直入厥阴,初患时邪之证,服之极易化火,更引最浅之邪,而入于深。曷不观方书所云∶大如锦纹者为斑,其色红紫而成片,或至黑色而病危,是为胃热之候,古人所以用举斑汤、化斑汤之类以治之。或见病患身发红点,遂称为蚤斑,而乱投草药,及至危险,便说斑老难医。推其身见红点,即方书所谓小如蚊咬者为疹,是为肺热之候,古人所以用升葛汤、银翘散之类以治之。俗医以伪混真,岂不可叹!既以初起之时邪,为龌龊斑证,更禁病患勿服汤药,每见轻病转重,重病转危,此皆吾衢土俗之贻害匪浅也。要之揪刮无妨,所患者,惟矾汤、蜈蚣、草药、禁药之弊,奉劝病家,不可过信俗医而自误,则幸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