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概述】
夜啼是指婴儿每到晚间啼哭吵闹,或间歇发作或持续不断,通宵达旦。引起夜啼的原因,多由脾寒、食积、心火盛、惊吓等,总之与心脾有关。《医宗金鉴》指出:“夜啼其因有二,一曰心热,二曰脾寒”。
【手穴治法】
(一)推拿疗法
1.推手掌:
操作:患儿取坐、卧、站,大人扶抱等姿式均可,一手捏住小儿的小指,无名指,另一手以大拇指的螺纹面,在患儿掌面自指尖向上推至小鱼际再至手腕后,推九遍。
2.补脾经,清心经,清肝经,揉外劳宫,揉小天心。
操作:见图
3.对惊恐而致者,掐十王、老龙、揉精宁、威灵。
操作:医者用拇指指甲重按穴位,每穴每次按压3~5次。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二)针刺疗法
选穴:四缝。
操作:医者左手握住小儿手指尖,伸掌,常规消毒后,用右手持针,可用28号1寸短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用手指挤压出少许液体。对食积,心火亢盛所致的夜啼有效。
《景岳全书》(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着。六十四卷。包括医论、诊断、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等。主张人的生气以阳为生,阳难得而易失,既失而难复,所以主张温补。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概述】
夜啼是指婴儿每到晚间啼哭吵闹,或间歇发作或持续不断,通宵达旦。引起夜啼的原因,多由脾寒、食积、心火盛、惊吓等,总之与心脾有关。《医宗金鉴》指出:“夜啼其因有二,一曰心热,二曰脾寒”。
【手穴治法】
(一)推拿疗法
1.推手掌:
操作:患儿取坐、卧、站,大人扶抱等姿式均可,一手捏住小儿的小指,无名指,另一手以大拇指的螺纹面,在患儿掌面自指尖向上推至小鱼际再至手腕后,推九遍。
2.补脾经,清心经,清肝经,揉外劳宫,揉小天心。
操作:见图
3.对惊恐而致者,掐十王、老龙、揉精宁、威灵。
操作:医者用拇指指甲重按穴位,每穴每次按压3~5次。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二)针刺疗法
选穴:四缝。
操作:医者左手握住小儿手指尖,伸掌,常规消毒后,用右手持针,可用28号1寸短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用手指挤压出少许液体。对食积,心火亢盛所致的夜啼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