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手穴手纹诊治》 十四、汗证

    【概述】汗证是由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多由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多种原因引起。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固表敛汗为法。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合谷、复溜。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缓慢进针,寻觅针感,可根据自汗、盗汗或汗不出等不同症型,采取补、泻不同手法。

    资料:据王侃报道:针刺合谷、复溜穴治疗汗证,两穴相配,采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对汗液会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先补合谷,后泻复溜可发汗;先泻合谷,后补复溜可止汗。针合谷、复溜对汗液有影响,并会产生性质不同的临床结果。即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在同一穴位上,能使无汗、多汗的病理状态趋于正常,进而说明针刺采用不同手法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实质可能是通过针刺手法来激发经气功能,调动机体本身的调节作用,使低下的机能旺盛起来,使过亢的机能恢复正常。但临床上必须把有汗、无汗,虚证、实证,采用补法还是泻汗运用好,做到辨证准确,应用得当,才是治愈疾病的关键所在。(针刺治疗汗证的体会/王侃/中医杂志——1985,(3),—48)

    (二)点穴疗法

    选穴:合谷、板门、退热点。

    操作:取以上穴位,医者左手握住患者手指尖部,右手拇指点按每穴3—5下。然后根据虚证,实证分别采取补泻手法。补法以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泻法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每穴按压旋转100次,每天进行治疗1次。10~14天为1疗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陈修园
  • 作者:
  • 作者:
    陈会撰、刘瑾补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