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定位:位于两手拇指桡侧爪甲角各1穴,及爪甲角处皮肤部各1穴。(也有认为本穴位于两手、足大拇指(趾)相并,于爪甲角根处,双手、足共4穴)
主治病症:癫狂,胎痫,惊痫。
备考:《太平圣惠方》:“秦丞祖灸狐魅神邪及癫狂病,……以并两手大拇指,用软丝绳子急缚之,灸三壮,艾炷着四处,半在甲上,半在肉上,四处尽烧,一处不烧,其疾不愈。…小儿胎痫、惊痫,一依此灸1壮。”《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鬼哭,奇穴。两手、足大指(趾)相并,于爪甲根角上取之。灸3~7壮。主治癫痫,发病时灸之甚效。”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定位:位于两手拇指桡侧爪甲角各1穴,及爪甲角处皮肤部各1穴。(也有认为本穴位于两手、足大拇指(趾)相并,于爪甲角根处,双手、足共4穴)
主治病症:癫狂,胎痫,惊痫。
备考:《太平圣惠方》:“秦丞祖灸狐魅神邪及癫狂病,……以并两手大拇指,用软丝绳子急缚之,灸三壮,艾炷着四处,半在甲上,半在肉上,四处尽烧,一处不烧,其疾不愈。…小儿胎痫、惊痫,一依此灸1壮。”《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鬼哭,奇穴。两手、足大指(趾)相并,于爪甲根角上取之。灸3~7壮。主治癫痫,发病时灸之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