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定位:位于手拇指外侧第二关节横纹之头。左右手各1穴。
主治病症:雀目,小儿胃肠病,角膜白翳水肿,咽喉肿痛。
备考:《针灸集成》:“手大指甲后,第一节横纹头白肉际,兼肝俞各灸1壮,治大人小儿雀目。”《中国针灸学》:“鬼当,拇指外侧第二关节横纹之头。针2分,灸五壮。主治小儿肠胃病、结膜炎,角膜白翳,肾炎,水肿。”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定位:位于手拇指外侧第二关节横纹之头。左右手各1穴。
主治病症:雀目,小儿胃肠病,角膜白翳水肿,咽喉肿痛。
备考:《针灸集成》:“手大指甲后,第一节横纹头白肉际,兼肝俞各灸1壮,治大人小儿雀目。”《中国针灸学》:“鬼当,拇指外侧第二关节横纹之头。针2分,灸五壮。主治小儿肠胃病、结膜炎,角膜白翳,肾炎,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