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思考中医》 (2)太阳经义

    以往研究《伤寒论》的人,有的认为六经就是讲经络,有的认为除了经络还有藏府,有的认为六经是讲界面,这就告诉我们,六经的概念内涵很丰富,它不是一个方面,它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只从经络的角度看看太阳的意义。太阳的经络有手足太阳经,特别是足太阳经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强调过。足太阳具有什么特色呢?足太阳起于睛明,上额交巅,然后下项夹脊,行于背后,沿着人的身后、腿后,最后到达至阴。我们比较十二正经,足太阳是最长的一条。它的分布区域在十二经中是最长最广的,特别是布局于整个身后这一点非常有意义。大家也许有过这样的经验,特别是对风比较敏感的人,如果风从前面吹来,你会觉得无所谓,要是风从后面吹来,你会马上不舒服。为什么呢?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内经》一再强调“圣人避风如避矢石”,所以,对这个风大家不要小看了。

    在《内经》的时代,能够远距离,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伤人的有什么呢?就是这个矢石。而矢石从前面发过来,你还容易察觉,容易躲过去,如果矢石从后面打来,那就不容易躲过了。有几个人真能像金庸小说里写的,脑后生目,辨器听声呢?圣人把风比作矢石,可见风对于人体的危害之大。而前面来的风我们容易察觉,后面来的风就比较困难了。这个风从后面来,偷偷摸摸的,所以,又叫贼风。人体靠什么对付从后而来的贼风呢?这就要靠太阳。太阳居后的意义正在于此。前人把太阳比作六经藩篱,就与太阳居后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说太阳经的位置最浅表。

    对于经络循行的这样一些部位,大家要很留心,伤寒的六经辨证有很大一部分与这个相关。病人的腿痛,或者其他的什么地方痛,你要问得很具体,不是光问一个腿痛就了事,是前面痛还是后面痛?是外侧痛还是内侧痛?如果是后面痛,胋窝的地方痛,那肯定与太阳有关,你要从太阳去考虑它的治疗,这就很自然地把你带入了六经辨证。所以,要学好伤寒,弄清楚经络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沈子禄、徐师曾撰
  • 作者:
    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