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关格者。谓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饮食不下。此为气之横格。必用吐其气之横格。必在吐出痰也。有痰。以二陈汤探吐之。吐中便有降。有气虚不运者。补气药中。用升降法。
丹溪曰。此症多死。寒在上。热在下也。寒在胸中。遏绝不散。无入之理。故曰格。热在下焦。填塞不通。无出之由。故曰关。格则吐逆。关则不得小便。
内经曰。人迎与气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一论关格。上焦痰壅。两手脉盛是也。
枳缩二陈汤
枳实(麸炒一钱) 砂仁(七分) 白茯苓(去心) 贝母(去心) 陈皮 苏子 栝蒌仁(各一钱)浓朴(七分) 川芎(八分) 木香(五分) 沉香(五分) 香附(童便炒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入竹沥磨沉木香服。
一阴阳关格。前后不通寻常通利大府。小水自行。中有转胞一症。诸药不效。失救则胀满闷乱而死予尝以甘遂末。水调敷脐下。内以甘草节。煎汤饮之。及药汁至脐。二药相反。胞自转矣。小水来如涌泉。此救急之良诀也。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夫关格者。谓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饮食不下。此为气之横格。必用吐其气之横格。必在吐出痰也。有痰。以二陈汤探吐之。吐中便有降。有气虚不运者。补气药中。用升降法。
丹溪曰。此症多死。寒在上。热在下也。寒在胸中。遏绝不散。无入之理。故曰格。热在下焦。填塞不通。无出之由。故曰关。格则吐逆。关则不得小便。
内经曰。人迎与气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一论关格。上焦痰壅。两手脉盛是也。
枳缩二陈汤
枳实(麸炒一钱) 砂仁(七分) 白茯苓(去心) 贝母(去心) 陈皮 苏子 栝蒌仁(各一钱)浓朴(七分) 川芎(八分) 木香(五分) 沉香(五分) 香附(童便炒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入竹沥磨沉木香服。
一阴阳关格。前后不通寻常通利大府。小水自行。中有转胞一症。诸药不效。失救则胀满闷乱而死予尝以甘遂末。水调敷脐下。内以甘草节。煎汤饮之。及药汁至脐。二药相反。胞自转矣。小水来如涌泉。此救急之良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