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查古籍
(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脉宜微小。不宜浮滑大。不宜弦急。身寒则生。身热则死。
痢者。古之滞下是也。多由感受风寒暑湿之气。及饮食不节。有伤脾胃。宿积郁结而成者也其症大便窘迫。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腹中疼痛。所下或白或赤。或赤白相杂。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鱼脑。脓血相杂。或如屋漏水。此为感之有轻重。积之有深浅也。其湿热滞积于血分则赤。于气分则白。赤白兼下。气血俱受邪也。虽有赤白二色。终无寒热之分。通作湿热治之。但分新久。更量元气用药。凡痢初患。元气未虚。必须下之。下后未愈随症调之。痢稍久者。不可下。胃气败也。痢多属热。亦有虚与寒者。虚者宜补。寒者宜温。年老及虚弱人。不宜下。不便了而不了者。血虚也。数至圊而不便者。气虚也。丹溪曰。痢赤属血。自小肠来。白属气。自大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