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查古籍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由于树鼩是介于食虫目和灵长之间的代表,所以从事动物学研究的学者把它作为食虫目演化为灵长目的代表加以认真研究。更多的学者则在生态学、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寄生虫学、齿学及生理代谢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各种研究。树鼩大脑较发达,多用用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如对大脑皮质的定位,嗅神经、纹状体颞皮质,小脑核闭的形态,小树鼩的小脑发育、视觉系统、神经血管的研究,神经节细胞识别能力,口腔粘膜感觉末稍研究,神经系统的多肽、应激等研究。
消化系统方面用于进行胃粘膜、下颌牙床、胆石症的研究。泌尿系统方面用于交感神经对肾小球结构的作用,肾功能衰竭等研究。神经介质方面有作乙酰胆碱、五羟色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的研究。病毒方面作了隐性病毒如疱疹毒、腺病毒方面的研究。树鼩在自然条件或实验室条件下能感染人的疱疹病毒。
我国对树鼩的研究早见于教研学和动物学方面,应用于医学方面较晚。1975年最先用于代替恒河猴作为小儿麻痹方面的试验未能成功。以后用于研究鼻咽癌EB病毒,初步取得某些结果,将EB病毒注进肠系膜淋巴结能使淋巴组织增生。用树鼩鼻粘膜细胞作培养后接种EB病毒取得较好的结果。树鼩作为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肝炎模型分别取得了一定的阳性结果。以树鼩作为轮状病毒的腹泻病理模型已获得成功。有些学者对树鼩24小时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由于树鼩血中高度密度脂蛋白成份占血脂总量的60~70%,比例较高,已用于探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的研究。此外还发现高胆固醇膳食下,容易形成胆结石,为高脂血时胆固醇排出途径提供客观依据。有人还用树鼩进行了化学的致癌,特别是黄曲霉毒素致肝癌的研究,计划生育的研究等。
总之树鼩是一种体小,繁殖快,易捕捉和饲育,进化程度高,新陈代谢比犬、鼠等动物更接近于人,人体解剖也近似于人,较价廉的灵长类动物,医学生物学的用途很高,已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目前使用的树鼩大多数为野生捕捉的,年龄及健康情况不详。我国虽有人在实验室繁殖成功,但量太少,不能满足实验室的应用。因而要把树鼩变为实验动物尚需作很大的努力,至于驯化,实验室大量繁殖,系统了解其正常生理指标,遗传背景及常见病的防治等还有待各个学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