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程玉吾内人,妊已七月,乳忽红肿而痛,洒淅恶寒发热而成内吹。以大栝蒌四钱为君,当归尾二钱为臣,甘草节、蒲公英、贝母、连翘各一钱二分为佐,青皮、柴胡各八分,橘叶五片为使。水煎饮之两剂而瘳。此方治验不可胜数,缘妇女郁怒肝经为多,故栝蒌、甘草为缓肝之剂,贝母开郁,连翘、蒲公英解毒,柴胡、青皮调气,橘叶引经,当归活血。血活气调毒解热散而肿痛消释也。若将成脓,可加白芷。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程玉吾内人,妊已七月,乳忽红肿而痛,洒淅恶寒发热而成内吹。以大栝蒌四钱为君,当归尾二钱为臣,甘草节、蒲公英、贝母、连翘各一钱二分为佐,青皮、柴胡各八分,橘叶五片为使。水煎饮之两剂而瘳。此方治验不可胜数,缘妇女郁怒肝经为多,故栝蒌、甘草为缓肝之剂,贝母开郁,连翘、蒲公英解毒,柴胡、青皮调气,橘叶引经,当归活血。血活气调毒解热散而肿痛消释也。若将成脓,可加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