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族侄元素,春温头痛发热,左脉弦大,右洪大,以小柴胡合白虎汤二帖而愈。乃为食复发斑,色紫,神昏,人事不省,身重不能转动。即水、火皆不自知,合目鼾睡,形如醉人。面赤发热,舌苔外黄内黑,皆有芒刺。三日后,予至脉之,六部俱浮洪以三黄石膏汤加枳实、鳖甲进之,稍得微汗,大便始有真粪。次日才开目言语,乃进粥一盏,改以小柴胡汤加山栀、枳实、鳖甲、白芍药调理而愈。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族侄元素,春温头痛发热,左脉弦大,右洪大,以小柴胡合白虎汤二帖而愈。乃为食复发斑,色紫,神昏,人事不省,身重不能转动。即水、火皆不自知,合目鼾睡,形如醉人。面赤发热,舌苔外黄内黑,皆有芒刺。三日后,予至脉之,六部俱浮洪以三黄石膏汤加枳实、鳖甲进之,稍得微汗,大便始有真粪。次日才开目言语,乃进粥一盏,改以小柴胡汤加山栀、枳实、鳖甲、白芍药调理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