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陈五山胃脘疼,医作劳倦治,不效。又医作寒气治,而用刚燥,痛转极。又医以巴豆丸下之,大泻皆水,亦无积滞之物,痛虽稍减,然面有虚浮,胸痞足肿。又张医以人参、白术各二钱,大补脾胃,则痰嗽气逆,上膈热甚,喉咙干燥,右胁不能贴席,大便一日二三行。因向被巴豆丸泻起,迨今七日,犹泻不止,饮食大减。延余为治,诊两寸濡弱,两关滑,两尺洪大。予曰∶据症,原起于郁火,乱投汤剂,大推大搬,以致加重。若平平治之,自当寻愈。
二陈汤加姜连、枳实、姜黄、桔梗、萝卜子、前胡,一帖而热嗽除,右胁亦可贴席。再剂而饮食进,大便实。其晚又为怒气所加,痰嗽胁痛如旧,且多烦躁。改用橘红、贝母、栝蒌、茯苓、山栀子、前胡、青皮、甘草、陈皮、萝卜子,水煎,饮之而平。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陈五山胃脘疼,医作劳倦治,不效。又医作寒气治,而用刚燥,痛转极。又医以巴豆丸下之,大泻皆水,亦无积滞之物,痛虽稍减,然面有虚浮,胸痞足肿。又张医以人参、白术各二钱,大补脾胃,则痰嗽气逆,上膈热甚,喉咙干燥,右胁不能贴席,大便一日二三行。因向被巴豆丸泻起,迨今七日,犹泻不止,饮食大减。延余为治,诊两寸濡弱,两关滑,两尺洪大。予曰∶据症,原起于郁火,乱投汤剂,大推大搬,以致加重。若平平治之,自当寻愈。
二陈汤加姜连、枳实、姜黄、桔梗、萝卜子、前胡,一帖而热嗽除,右胁亦可贴席。再剂而饮食进,大便实。其晚又为怒气所加,痰嗽胁痛如旧,且多烦躁。改用橘红、贝母、栝蒌、茯苓、山栀子、前胡、青皮、甘草、陈皮、萝卜子,水煎,饮之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