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孙文垣医案》 臧七房二老夫人痢

    作者: 孙一奎

    臧七房二老妇人,年六十八,患痢,痢后过食熟菱与腐汤,以致大便滑泄不固,饮汤水,径直下不停,胸膈痞闷,语言无力,舌干口燥生疮,咽津液则喉疼。元气大虚而热,皆虚火所致。且长素二十余年,又当痢后,益知非有余之症也。脉又尺寸俱弱,两关滑大。《内经》云∶清气在下,必生飧泄;浊气在上,必生 胀,此之谓也。法当提清降浊,补助元气。用四君子汤,加葛根、白芍药、黄连清虚热,止燥渴为君,桔梗辅佐葛根升提清气为臣,陈皮、麦芽降其浊气,以消胸膈痞闷为佐,加乌梅为使。上使生津,下使止浊,连服二剂,尺寸之脉稍起,饮食亦得停腹, ,然始有生气。仍以前方加白扁豆、神曲,打糊为丸,调理而安。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
  • 作者:
    张曜孙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