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圣济总录》 治鬼魅诸邪病灸刺法

    上星穴,直鼻入发际一寸,灸五壮,普济针灸法云∶主鬼魅惊恐哭泣,又唇表中央弦弦者中,灸三壮,主邪鬼妄语。

    猝中邪魅,恍惚振噤,灸鼻下人中,及两手足大指爪甲本,令艾丸半在爪上,半在肉上,各七壮,不止十四壮,炷如雀屎大。

    鬼魅,灸入发一寸百壮,又灸间使手心各五十壮,狐魅合手大指缚指,灸合间三七壮,当狐鸣即瘥。

    灸猝中鬼击,人中一壮,立愈,不瘥更灸,又灸脐上一寸,七壮,及两踵白肉际,取瘥,又灸脐下一寸,三壮。

    旁庭二穴,甲乙经云∶穴在胁堂下二骨间陷者中,举腋取之,各灸三壮,主猝暴中飞尸遁尸,胸胁支满,时上抢心,呕吐喘逆,咽干胁痛。

更多中医书籍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张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