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圣济总录》 小儿鼻多浊涕

    论曰人之津液涕唾,得热则燥涸,得冷则流溢。小儿因解脱不时,风冷伤于肺经,或冷中囟户。皆令儿涕液不收,盖肺气通于鼻,脑液下通于鼻故也。

    治小儿鼻多浊涕。菊花汤方

    甘菊花(择) 甘草(炙各一分) 防风(去叉半两) 山茱萸(七枚)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分温三服,早晨日午晚后各一,更量大小加减。

    治小儿肺伤冷,鼻流浊涕。前胡橘皮汤方

    前胡(去芦头)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 白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白术人参细辛(去苗叶)甘草(炙各一分)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脑户伤风冷,鼻多浊涕,精神昏闷。防风汤方

    防风(去叉) 甘菊花(择) 白术 人参 细辛(去苗叶) 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锉各一分)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少许,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更量大小加减。

    治小儿鼻塞多涕。杏仁膏方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 附子(炮裂去皮脐) 细辛(去苗叶各一分)

    上四味,除椒外,锉如麻豆大。以醋五合,渍药一宿,明旦以猪脂半斤,与药相和。入铫子内,慢火同熬,候附子黄成膏,去滓取出。贮瓷器内放冷,取涂鼻中,兼摩顶上,日三五度。

    治小儿肺寒,鼻多浊涕,精神不爽,不思乳食。通肺汤方

    人参 前胡(去芦头) 细辛(去苗叶)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 桂(去粗皮) 甘草(炙各一分)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擘破,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量大小加减。

    治小儿风冷伤囟。鼻塞多涕。细辛膏涂方

    细辛(末一两) 麻油(二合)

    上二味,以油煎细辛,令微黑。入蜡半两,候消令凝,每日薄涂囟上,日三易。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