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论曰心者精之合神之舍也,心气不足,精神衰弱,邪气乘虚而感,则为鬼魅,其状令人喜怒不常,情思如醉,或狂言惊怖,向壁悲啼,梦寐多魇,与鬼交通,病苦乍寒乍热,腹满短气,不能食,诊其脉人迎气口,乍大乍小,乃鬼魅所持之候也。
治感鬼魅邪气,惊怖悲啼,休作有时,九精丸方
牛黄(研) 荆实 曾青(研) 玉屑(研) 雄黄(研) 空青(研) 赤石脂(研)玄参
上九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食前温酒下,日三,以知为度。
治邪气鬼魅所持,妄言狂走,恍惚不识人,煞鬼五邪丸方
丹砂(研) 雄黄(研) 龙骨鬼臼(去毛炙) 鬼箭羽(去茎各二两半) 赤小豆(一两半)
上八味,除研者外,捣罗为细末,入雄黄丹砂,再研拌匀,熔蜡和丸,如弹子大,囊盛之,男左女右,系于臂上,小儿系于头上,合药时,勿令妇人鸡犬见,亦可用蜜和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米饮下,日三。
治邪气鬼魅,脉见人迎气口,时大时小,黄环丸方
黄环(五两) 琥珀(研三两) 丹砂(研) 生银(水磨细) 龙胆(各二两) 白颈蚯蚓(微
上九味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鸡鸣及日中时,用温麝香酒,下十丸,稍加至二十丸,以知为度。
治鬼魅,四物鸢头散方
东海鸢头汤洗七遍焙干由跋是也 莨菪炒 金牙石研 防葵(炒各一两)
上四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
治妖魅,病患不言鬼方
鹿角(镑屑)
上一味,捣罗为细散,水服方寸匕,自言则瘥。
治精魅感着,语言狂乱,悲怖不常,不饮食方。
水银(一两)
上一味,入浆水一盏,炭火上煎取三分,去火取水银,如豌豆大,空腹温水下三丸,晚再服一丸,日三。
辟鬼魅方
虎爪(烧二两) 丹砂(研细) 雄黄(研细) 蟹爪(烧各一两)
上四味,除研者外,捣罗为细末,再入研者拌匀,熔蜡为丸,如梧桐子大,每至正旦,及有狐魅处焚之,甚效,以熏巫人即神去。
治鬼迷不寤方
雄黄(研如粉)
上一味,吹入病患两鼻中,瘥。
辟诸邪祟附着,及小儿惊哭恐悸方。
安息香
上一味,取一皂子大,焚烧令烟起,邪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