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圣济总录》 虚劳心腹痞满

    论曰虚劳之人,气弱血虚,营卫不足,食饮入胃,不能传化,故中气痞塞,胃胀不通,使人心腹痞满也。

    治虚劳心腹痞满,不思饮食,胸膈不利,参苓煮散方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 丁香 木香 桂(去粗皮) 益智(去皮)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白术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黄 (锉炒) 半夏(汤浸七遍用生姜汁制) 当归(切焙) 京三棱(炮锉) 陈曲(炒) 麦 (炒各一两) 肉豆蔻(去壳) 槟榔(锉) 诃黎勒(煨去核各五枚)

    上二十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入盐少许,水一盏,同煎至七分,和滓温服。

    治虚劳心腹痞满,胁肋妨闷,不思饮食,诃黎勒汤方

    诃黎勒(煨去核) 赤茯苓(去黑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前胡(去芦头各一两)白术梗(炒) 木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分切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虚劳冷气上冲,心腹痞闷,肠鸣相逐,或多刺痛,呕哕膨胀,荜澄茄丸方

    荜澄茄(一分) 沉香(锉) 丁香 木香 香子(舶上者炒各半两) 乌药(锉一两) 白芷(一两一分) 葫芦巴(炒三分)

    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生姜汤嚼下。

    治虚劳心腹痞满,不思饮食,柴胡饮方

    柴胡(去苗) 枳壳(去瓤麸炒) 白茯苓(去黑皮) 京三棱(煨锉)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

    上六味,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治虚劳冷气,心腹痞闷,肠鸣腹痛,饮食减少,木香煮散方

    木香 白术 缩砂(去皮) 益智(去皮) 藿香(用叶) 人参(各一两) 丁香(半两) 青皮) 浓朴(去粗

    上一十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和滓稍热服,如不及煎,入盐少许,如汤点服。

    治虚劳脾胃冷弱,心腹痞满,不思饮食,四肢怠惰,补虚调胃,建中丸方

    人参 白术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干姜(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 诃黎勒(三枚炮取皮)

    上七味,捣罗为末,以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橘皮汤下,不拘时候。

    治虚劳心胸痞闷,腹胁虚胀,补虚进饮食,人参煮散方

    人参 鳖甲(去裙 醋炙各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缩砂蜜(去皮) 桂(去粗皮) 陈切焙) 五味子 甘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每日空心午前日晚各一。

    治虚劳下焦虚冷,心腹痞满,吃食无味,舌涩口干,四肢少力,健脾胃,茵陈煎丸方

    茵陈蒿(三两捣为末用醋一升煎为煎) 鳖甲(去裙 醋浸炙令黄色) 京三棱(煨杵碎各橘皮(汤浸去白吴茱萸(水浸一宿

    上一十二味,除茵陈外,捣罗为末,用茵陈煎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生姜汤下三十丸,如和不成,更入热蜜。

    治虚劳胸膈痞闷,气逆烦满,胁肋虚胀,前胡丸方

    前胡(去芦头)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白术(各

    上八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日二。

    治虚劳气逆,心腹痞满,四肢羸瘦,腹胀不下食,柴胡汤方

    柴胡(去苗三两) 枳壳(去瓤麸炒二两) 白茯苓(去黑皮三分) 白术(二两) 人参(一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各一。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张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作者:
  • 作者:
    李时珍
  • 作者:
    赵学敏
  • 作者:
    叶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