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查古籍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论曰脾者中州。为狐藏以灌四旁。脾气盛则四脏皆得所养,今脾虚受病,气上乘心,故其为痛特甚,古方谓如针锥所刺而急迫者,是为脾心痛之候。
治脾心痛如刺。白术汤方
白术(一两二钱) 人参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桂(去粗皮各半两)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二。
治脾心痛。木香三棱散方
木香 枳壳(麸炒去瓤) 白芷 蓬莪术(锉煨) 白术 益智仁(炒) 陈曲(炒) 京三棱(炮各四两) 甘草(炙锉二两) 桂(去粗皮半两)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三两)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散,每服半钱匕,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不计时。
治脾心痛,或泄泻不止。虚冷膈气。木香宽中散方
木香 肉豆蔻仁 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 陈曲(炒黄) 诃黎勒皮(炮) 人参(各一两) 麦 (炒一两半) 草豆蔻(去皮) 白豆蔻(去皮) 附子(炮去皮脐各半两)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入盐生姜各少许,空心沸汤点服。
治心脾冷痛,不可忍,霍乱吐泻。诃黎勒汤方
诃黎勒(炮去核) 甘草(炙) 干姜(炮) 浓朴(生姜汁浸一宿炒) 白豆蔻(去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 高良姜 白茯苓(去黑皮) 神曲(炒) 麦 (炒各一两)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二盏,入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治心脾痛,霍乱吐泻。蓬莪术丸方
蓬莪术(湿纸裹煨锉)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干) 香子(炒) 干姜(炮) 甘草(炙锉)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各一两) 阿魏(少许醋浸研膏入面作饼子炙干)
上七味,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加至二丸,煨生姜煎汤嚼下。
治脾心痛如刺,或绕脐 痛,汗出。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 干姜(炮) 浓朴(去粗皮姜汁涂炙) 甘草(炙锉各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枚)
上五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入枣二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
治脾心痛。浓朴汤方
浓朴(去粗皮姜汁涂炙)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二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各一。
治脾心痛兼吐水。茱萸汤方
食茱萸(炒) 白术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午间临卧各一。
治脾心痛,痛则胀痛如锥刺。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半两) 葱花(切半升)
上二味,拌令匀,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七分,去滓温服,食顷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