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因药之性,资火之神,由皮肤而行血脉,使郁者散,屈者伸,则熨引为力多矣,引取舒伸之义,以熨能然,《血气形志论》曰∶病生于筋,治以熨引。《玉机真藏论》曰∶痹不仁肿痛,可汤熨及火灸刺之。盖病生于筋,则拘急挛缩,痹而不仁,则经血凝泣。二者皆由外有所感,熨能温之,血性得温则宣流,能引凝泣也。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因药之性,资火之神,由皮肤而行血脉,使郁者散,屈者伸,则熨引为力多矣,引取舒伸之义,以熨能然,《血气形志论》曰∶病生于筋,治以熨引。《玉机真藏论》曰∶痹不仁肿痛,可汤熨及火灸刺之。盖病生于筋,则拘急挛缩,痹而不仁,则经血凝泣。二者皆由外有所感,熨能温之,血性得温则宣流,能引凝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