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四圣悬枢》 腹满心痞呕吐泄利

    痘病四日,但传太阴之经,不入太阴之脏,此为顺证。阴胜寒作,则入于脏,伤寒痛满吐利之条,次第发矣。《伤寒》: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得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则胸下结硬。盖太阴以湿土主令,固有脏寒四逆之证。《伤寒·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而阳败湿淫,实为脾病之根。

    湿者,脾土之本气,寒者,肾水之客气,究之己土之湿,亦缘癸水之旺。戊土降于火位,故其性燥,己土升于水分,故其性湿。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胜而土燥,则土能克水,水胜而土湿,则水反侮土,火土双败,水邪凌侮,是以脾脏湿寒也。湿旺而燥衰,寒增而热减,则太阴日胜,阳明日负,营血日长,卫气日消,痘家痒塌黑陷之根,全由于此。凡诸死证,无不缘于脾阴胜而胃阳负也。治太阴之脏,养中扶土,补丁火而泻癸水,无逾于茯苓四逆一方矣。

    苓桂参甘厚朴汤

    人参一钱甘草一钱干姜一钱茯苓三钱桂枝一钱厚朴一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太阴腹满者。

    苓桂参甘椒附汤

    人参一钱甘草一钱桂枝一钱茯苓三钱蜀椒一钱附子二钱芍药一钱粳米半杯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太阴腹痛者。

    参甘姜苓半夏汤

    人参一钱甘草一钱茯苓三钱干姜一钱半夏二钱生姜一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太阴呕吐者。

    茯苓四逆加石脂汤

    人参二钱甘草一钱干姜二钱附子二钱茯苓三钱石脂一钱,生用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太阴泄利者。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胡荧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吴普
  • 作者:
    吴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