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害〕其性冷利,专走下窍。虽有开水窍以固精窍之功,若遇内伤劳倦,阳气下陷之病,肾虚脱者,皆在禁例。
〔利〕甘寒清心,利膀胱小水,以解湿热。催生止泻,明目益精,男女阴中有二窍,一窍通精,乃命门真阳之火;一窍通水、乃膀胱湿热之水。二窍不并开,水窍开,则湿热外泄,相火常宁。精窍常闭,久久精足,则目明。服固精药,久服此,行房即有子。
车前叶,凉血去热通淋。
〔修治〕五月采取,洗去泥沙晒干,炒过用。入丸散,酒浸一夜,蒸焙研。使叶,勿使茎蕊。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害〕其性冷利,专走下窍。虽有开水窍以固精窍之功,若遇内伤劳倦,阳气下陷之病,肾虚脱者,皆在禁例。
〔利〕甘寒清心,利膀胱小水,以解湿热。催生止泻,明目益精,男女阴中有二窍,一窍通精,乃命门真阳之火;一窍通水、乃膀胱湿热之水。二窍不并开,水窍开,则湿热外泄,相火常宁。精窍常闭,久久精足,则目明。服固精药,久服此,行房即有子。
车前叶,凉血去热通淋。
〔修治〕五月采取,洗去泥沙晒干,炒过用。入丸散,酒浸一夜,蒸焙研。使叶,勿使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