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查古籍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兔髓汤,37
参芪苓桂干姜汤,103
参茯五味芍药汤,92
奔豚汤,62
肾气丸,53
苓甘姜附龙骨汤,55
苓甘姜附汤,19
苓甘栀子茵陈汤,78
苓泽芍药汤,92
苓泽姜苏汤,94
苓桂丹参汤,110
苓桂半夏汤,51
苓桂阿胶汤,49
苓桂柴胡汤,113
苓桂浮萍汤,49
苓蔻人参汤,67
金鼎汤,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