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唇口者,司言食之窍也。或伤破唇缺,先用油线缝合,敷止血生肌散,盖玉红膏,内服健脾舌上,频频添换。使患人仰卧,薄粥灌喉,不动其舌,则易愈。又有玉堂,在口内上 ,一名上含,其窍即颃颡也。若触刺伤其左右者,惟肿而已。若伤正中之孔,上通于 ,必伤鼻孔之卷肉,或犯空窍,则血流不止,以致鼻目皆肿,满面青紫,神倦头晕,痛连脑髓。若伤及会厌与上横骨,重则不能言,痛连心膈,昏迷沉重者,险。急用腻粉、冰片细研,吹于患处,以止其血。服接骨紫金丹,再用蟹黄、血竭煎汤,日漱口二、三十次。如饮食难进,以柿霜、玉露霜,牛奶或奶油,或粉粥面粥等物,以凉润将息得法,可愈。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唇口者,司言食之窍也。或伤破唇缺,先用油线缝合,敷止血生肌散,盖玉红膏,内服健脾舌上,频频添换。使患人仰卧,薄粥灌喉,不动其舌,则易愈。又有玉堂,在口内上 ,一名上含,其窍即颃颡也。若触刺伤其左右者,惟肿而已。若伤正中之孔,上通于 ,必伤鼻孔之卷肉,或犯空窍,则血流不止,以致鼻目皆肿,满面青紫,神倦头晕,痛连脑髓。若伤及会厌与上横骨,重则不能言,痛连心膈,昏迷沉重者,险。急用腻粉、冰片细研,吹于患处,以止其血。服接骨紫金丹,再用蟹黄、血竭煎汤,日漱口二、三十次。如饮食难进,以柿霜、玉露霜,牛奶或奶油,或粉粥面粥等物,以凉润将息得法,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