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黄连(去须)黄柏黄芩大栀子(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四分。绞取汁。温服无时。日三四服。以效为度。
琥按上刘氏论热厥一条。可为畅发仲景之旨。无余蕴矣。但其用药有治气分。热而发厥者。有治血分热而发厥者。
学人所宜分别。有如解毒汤。承气汤。此治血。分热之药也。白虎汤。六一散。此治气分热之药也。又凉膈散。及解毒汤。加甘遂末。此气血兼走之药也。倘一概混用。不无有误。余以邪传厥阴。病热已久。其人真阴之气有限。若大承气三一承气汤中芒硝。宜审用之。
娄全善云。热厥者。国中病。必身热头痛。外别有阳证。二三日。至四五日。方发厥。兼热厥者。厥至半日。却身热。盖热气深。方能发厥。须在二三日后也。若微厥。却发热者。热浅故也。其脉虽伏。按之而滑者。为里热。其人或畏热。或饮水。或扬手掷足。烦躁不得眠。大便秘。小便赤。外证多昏愦者。知其热厥也。白虎承气汤。随证用之。
琥按上娄氏论。及所用之药。与朱奉议所言热厥之义相仿。至其辩二三日。四五日。又言国中病。必身热头痛。
方能发厥。此皆阐扬仲景极切要处。
或问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此热郁于胃而吐长虫也。诸家皆以仲景治蛔厥证。
乌梅丸主之。是邪非邪。余答云。乌梅丸治胃中虚冷而蛔厥。乃厥阴直中之寒证也。今者邪传厥阴。胃中实热火气上逆。
故暴饥欲食。复不能食而吐蛔也。乌梅丸中。如桂附细辛辛热之剂太甚。何可用邪。陶尚文秘方。有理中安蛔散。方中用参术为主。余复嫌其太补。缘立清中安蛔汤以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