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纲】仲景曰。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目】朱肱曰。寒毒入胃者。脐下必寒。腹胀满。大便黄白。或青黑。或下利清谷。宜四逆汤、理中汤、白通加附子汤、四逆加薤白散。挟热利者。脐下必热。大便赤黄色。及肠间津液垢腻。宜黄芩汤、白头翁汤、三黄熟艾汤、薤白汤、赤石脂丸。三黄熟艾汤。治伤寒四日而大下。热利时作。
白通诸药多不得止。宜服此。除热止利。薤白汤。治伤寒下利如烂肉汁。赤带下。伏气腹痛。诸热症。悉皆主之。湿毒瓦斯甚者。下利腹痛。大便如脓血。或如烂肉汁。宜桃花汤、地榆散、黄连阿胶汤。
柯琴曰。本症与真武大同。彼以四肢沉重疼痛。为有水气。此便脓血。是为有火气矣。此方不清火。不利水。一惟培土。盖土得其养。则火退位也。水归其职。则腹痛自除。脓血自清。小便自利。
【纲】仲景曰。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少阴病。便脓血者。可刺。
【目】程郊倩曰。此言少阴传经热邪。移入下焦。近后而致便脓血。又热挟中焦。秽浊之物下行也。
方中行曰。便脓血者。当亦热入血室之病。故可刺。刺者。刺期门也。期门为厥阴穴。病在少阴而刺厥阴之穴以泻之。所谓实则泻其子也。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纲】仲景曰。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目】朱肱曰。寒毒入胃者。脐下必寒。腹胀满。大便黄白。或青黑。或下利清谷。宜四逆汤、理中汤、白通加附子汤、四逆加薤白散。挟热利者。脐下必热。大便赤黄色。及肠间津液垢腻。宜黄芩汤、白头翁汤、三黄熟艾汤、薤白汤、赤石脂丸。三黄熟艾汤。治伤寒四日而大下。热利时作。
白通诸药多不得止。宜服此。除热止利。薤白汤。治伤寒下利如烂肉汁。赤带下。伏气腹痛。诸热症。悉皆主之。湿毒瓦斯甚者。下利腹痛。大便如脓血。或如烂肉汁。宜桃花汤、地榆散、黄连阿胶汤。
柯琴曰。本症与真武大同。彼以四肢沉重疼痛。为有水气。此便脓血。是为有火气矣。此方不清火。不利水。一惟培土。盖土得其养。则火退位也。水归其职。则腹痛自除。脓血自清。小便自利。
【纲】仲景曰。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少阴病。便脓血者。可刺。
【目】程郊倩曰。此言少阴传经热邪。移入下焦。近后而致便脓血。又热挟中焦。秽浊之物下行也。
方中行曰。便脓血者。当亦热入血室之病。故可刺。刺者。刺期门也。期门为厥阴穴。病在少阴而刺厥阴之穴以泻之。所谓实则泻其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