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查古籍
《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以水二斗,扬之万遍取用。按∶甘澜水,大约取其动极思静之意。先煮茯苓凡方中专重之药,法必先煮。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心下悸,是扰胸中之阳,脐下悸,则因发汗太过,上焦干涸。肾水上救,故重用茯苓以制肾水;桂枝以治奔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