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古名薯蓣
补脾肺,涩精气
色白入肺,味甘归脾。入脾、肺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阴不足则内热,补阴故能清热)。固肠胃,润皮毛,化痰涎,止泻痢(渗湿故化痰止泻。《百一方》∶山药半生半炒,米饮下。治噤口痢)。肺为肾母,故又益肾强阴,治虚损劳伤(王履云∶八味丸用之以强阴)
;脾为心子,故又益心气(子能令母实),治健忘遗精(昂按∶山药性涩,故治遗精泄泻,而诸家俱未言涩)。生捣,敷痈疮,消肿硬(山药能消热肿,益补其气,则邪滞自行。丹溪云∶补阳气生者,能消肿硬是也)。色白而坚者入药。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古名薯蓣
补脾肺,涩精气
色白入肺,味甘归脾。入脾、肺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阴不足则内热,补阴故能清热)。固肠胃,润皮毛,化痰涎,止泻痢(渗湿故化痰止泻。《百一方》∶山药半生半炒,米饮下。治噤口痢)。肺为肾母,故又益肾强阴,治虚损劳伤(王履云∶八味丸用之以强阴)
;脾为心子,故又益心气(子能令母实),治健忘遗精(昂按∶山药性涩,故治遗精泄泻,而诸家俱未言涩)。生捣,敷痈疮,消肿硬(山药能消热肿,益补其气,则邪滞自行。丹溪云∶补阳气生者,能消肿硬是也)。色白而坚者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