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备要》 粳米

    作者: 汪昂

    粳,硬也

    补脾清肺

    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和胃补中,色白入肺。除烦清热,煮汁止渴(仲景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并用之以清热、补不足。张文潜《粥记》∶粥能畅胃气,生津液,每晨空腹食之,所补不细。昂按∶今人终日食粥,不知其妙。迨病中食之,觉与脏腑相宜,迥非他物之所能及也)。粳,乃稻之总名,有早、中、晚三收。晚者得金气多,性凉,尤能清热(北粳凉,南粳温,白粳凉,红粳温,新米食之动气)。

    陈廪米冲淡可以养胃,煮汁煎药,亦取其调肠胃、利小便、去湿热,除烦渴之功(《集成》云∶陈米饭扎作团,火 存性,麻油,腻粉调,敷一切恶疮、百药不效者)。

更多中医书籍
  •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作者:
  • 作者:
  • 作者:
    昝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吴谦
  • 作者:
    赵晴
  •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作者:
    施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