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直格》 序

    作者: 未知

    习医要用直格,乃河间高尚先生刘守真所述也。守真深明《素问》造化阴阳之理,比尝语予曰∶伤寒谓之大病者,死生在六、七日之间。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古今亦通谓之伤寒热病。前三日,太阳、阳明、少阳受之,热壮于表,汗之则愈;后三日,太阴、少阴、厥阴受之,热传于里,下之则痊。六经传受,自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之病。古圣训阴阳为表里,惟仲景深得其旨,厥后朱肱奉议作《活人书》,尚失仲景本意,将阴阳字释作寒热,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中间误罹横夭者盖不少焉,不可不知也。予语守真曰∶先生之论如此,何不辟此说以暴耀当世,以革医流之弊,反忍而无言何邪?守真曰∶世之所集各异,人情喜温而恶寒,恐论者不详,反生疑谤。又曰∶欲编书十卷,尚未能就,故弗克耳。今太原书坊刘生锓梓以广其传,深有益于世。如宵行冥冥,迷不知径,忽遇明灯巨火,正路昭然。若有执迷而不知信行者,固不足言,而聪明博雅君子,能于此者,原始反终研精覃思,则其所得又何待予之喋喋也。

    据金·马宗素《伤寒医鉴》作“平城翟公序”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