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凡口干烦渴者,伤寒汗出而渴者,饮水反吐名曰水逆,俱宜五苓散(二十四)。少阴病二、三日,口燥咽干,三一承气汤(十三)。或里热燥甚,伤寒怫郁留饮不散,烦渴不止则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呕冷涎,大渴不能饮,饮亦不能止其渴,喘急闷乱,但欲死者,三一承气汤,下咽立止其渴,有若无病之人,须臾大汗而愈。至此往往多有不利而汗出,亦有药力但随汗之宣通,不利而愈。或汗吐下后,烦渴口干,脉浮大,白虎汤(二十二)加人参;烦躁多渴,凉膈散(二十三)加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