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气上冲心疼.饥不欲食.吐蛔者厥阴病.(桂枝白术茯苓汤理中安蛔散)静而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蛔闻食臭出.当吐蛔.(乌梅丸)病患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先服理中汤次服乌梅丸)
按吐蛔主胃寒.人所共知.然亦有属阳症者.如脉来洪大数实.或渴.或秘.或 .或黄.皆以冷剂取效.切不可执一也.凡吐蛔症.勿服甘草.勿食甜物.盖蛔虫得甘则动.得苦则安.得酸则止.得辛则伏也.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气上冲心疼.饥不欲食.吐蛔者厥阴病.(桂枝白术茯苓汤理中安蛔散)静而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蛔闻食臭出.当吐蛔.(乌梅丸)病患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先服理中汤次服乌梅丸)
按吐蛔主胃寒.人所共知.然亦有属阳症者.如脉来洪大数实.或渴.或秘.或 .或黄.皆以冷剂取效.切不可执一也.凡吐蛔症.勿服甘草.勿食甜物.盖蛔虫得甘则动.得苦则安.得酸则止.得辛则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