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太阳中风,而传少阳,是谓少阳中风。少阳脉循两耳,病则经脉逆行,浊气上填,是以耳聋。少阳脉起目之锐眦,相火升炎,是以目赤。少阳脉循胸膈而下两胁,经气壅阻,肺胃不降,是以胸中烦满。如此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且惊。盖耳聋目赤,胸满心烦,胆胃两经已自不降,再以吐下伤其胃气,胃气愈逆,甲木拔根,是以胆怯而神惊。胆胃双郁,胸膈闭塞,风木郁冲,升路壅碍,是以悸作。法详下章。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太阳中风,而传少阳,是谓少阳中风。少阳脉循两耳,病则经脉逆行,浊气上填,是以耳聋。少阳脉起目之锐眦,相火升炎,是以目赤。少阳脉循胸膈而下两胁,经气壅阻,肺胃不降,是以胸中烦满。如此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且惊。盖耳聋目赤,胸满心烦,胆胃两经已自不降,再以吐下伤其胃气,胃气愈逆,甲木拔根,是以胆怯而神惊。胆胃双郁,胸膈闭塞,风木郁冲,升路壅碍,是以悸作。法详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