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方在少阳二(【19】)。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
阳明为少阳所遏,下脘之气陷,则病溏泄,上脘之气逆,则病呕吐。胃逆而津液不降,心部瘀浊,故舌起白胎,由肺壅塞,而上焦不通也。柴、芩泻少阳经邪,松其郁迫,故上焦通而津液下,胃气和而汗出解也。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彦修、丹溪)着。五卷。 分 100 门,包括外感、内伤、外证、妇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证见证等六篇,后附“丹溪翁传”。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方在少阳二(【19】)。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
阳明为少阳所遏,下脘之气陷,则病溏泄,上脘之气逆,则病呕吐。胃逆而津液不降,心部瘀浊,故舌起白胎,由肺壅塞,而上焦不通也。柴、芩泻少阳经邪,松其郁迫,故上焦通而津液下,胃气和而汗出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