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悬解》 大陷胸丸证四 太阳百十四

    【131】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胸膈痞塞,湿热熏冲,俯则病甚,故项常反折,状如柔痉。大陷胸丸,硝、黄荡其结热,杏仁破其滞气,葶苈苗泻其水饮。变汤为丸,病连项颈,恐汤之速下也。

    〖大陷胸丸〗四十三 (方【51】)

    【51】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葶苈子熬,半升芒硝半升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更多中医书籍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张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寿
  • 作者:
    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