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此申明上章之义。前章发热恶寒,发热多而恶寒少,是形作伤寒也。伤寒脉当弦紧,乃脉微而恶寒,微即弱之变文。其脉不弦紧而弱,必缘血虚,血虚脉弱者,必渴。若被火熏,愈烁其血,不止渴也,必作谵语。脉弱是以发热偏多,脉法:诸弱发热是也。发热是营气之虚,而恶寒是卫气亦虚也,故上章谓之阴阳俱虚。然虚而外见恶寒,非无表证,有表证,脉必浮。如其发热而脉浮,则阴阳虽俱虚,而解之之法,究当令其汗出而愈。但发汗另有善方,不可以他药发表耳,下章桂枝二越婢一汤,则美善而无弊矣。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此申明上章之义。前章发热恶寒,发热多而恶寒少,是形作伤寒也。伤寒脉当弦紧,乃脉微而恶寒,微即弱之变文。其脉不弦紧而弱,必缘血虚,血虚脉弱者,必渴。若被火熏,愈烁其血,不止渴也,必作谵语。脉弱是以发热偏多,脉法:诸弱发热是也。发热是营气之虚,而恶寒是卫气亦虚也,故上章谓之阴阳俱虚。然虚而外见恶寒,非无表证,有表证,脉必浮。如其发热而脉浮,则阴阳虽俱虚,而解之之法,究当令其汗出而愈。但发汗另有善方,不可以他药发表耳,下章桂枝二越婢一汤,则美善而无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