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营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
寸口脉缓而迟,缓为卫盛,缓则阳气长进,其色鲜明,其颜光润,其声清越,其毛发修长,迟为营盛,迟则阴气盛盈,骨髓滋生,血海充满,肌肉紧薄鲜硬。如是则阴阳相抱而不离,营卫俱行而无阻,是刚柔之相得。名曰强也。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营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
寸口脉缓而迟,缓为卫盛,缓则阳气长进,其色鲜明,其颜光润,其声清越,其毛发修长,迟为营盛,迟则阴气盛盈,骨髓滋生,血海充满,肌肉紧薄鲜硬。如是则阴阳相抱而不离,营卫俱行而无阻,是刚柔之相得。名曰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