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上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足少阳胆属木,弦者,细长如琴弦状。仲景云∶脉浮而紧曰弦。非谓此弦脉也,凡伤寒脉浮紧相载,皆属弦之类也。有属太阳,有属阳明者。少阳正得弦脉,体是小弦长大脉也,多宜和表,鲜有汗证。)
少阳之证,口苦,咽干,目眩也。
此三阳经皆病,未入于脏,可汗而解。(仲景少阳证,唯小柴胡乃和表药耳。)
弦细,头痛发热,属少阳,宜小柴胡汤。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不和则烦而躁,宜调胃承气汤。此属少阳、阳明证也。(方在太阳证中。)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可吐下,脉紧者,小柴胡汤主之。(少加牡蛎。)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小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知犯何逆者,犯四种温病,坏候也。)
少阳中风,两耳微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惊悸,小柴胡汤主之。(方在和表证中。)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合目则汗。(不言弦者,隐于长大也。)
三阳合病,面垢谵语,腹满身重,不能转侧,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者,宜白虎汤。(方在厥阴证中。)
伤寒四五日,或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闷,此为阳去入阴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病到阴必吐利。)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愈也。(小而平匀者也。)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上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足少阳胆属木,弦者,细长如琴弦状。仲景云∶脉浮而紧曰弦。非谓此弦脉也,凡伤寒脉浮紧相载,皆属弦之类也。有属太阳,有属阳明者。少阳正得弦脉,体是小弦长大脉也,多宜和表,鲜有汗证。)
少阳之证,口苦,咽干,目眩也。
此三阳经皆病,未入于脏,可汗而解。(仲景少阳证,唯小柴胡乃和表药耳。)
弦细,头痛发热,属少阳,宜小柴胡汤。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不和则烦而躁,宜调胃承气汤。此属少阳、阳明证也。(方在太阳证中。)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可吐下,脉紧者,小柴胡汤主之。(少加牡蛎。)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小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知犯何逆者,犯四种温病,坏候也。)
少阳中风,两耳微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惊悸,小柴胡汤主之。(方在和表证中。)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合目则汗。(不言弦者,隐于长大也。)
三阳合病,面垢谵语,腹满身重,不能转侧,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者,宜白虎汤。(方在厥阴证中。)
伤寒四五日,或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闷,此为阳去入阴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病到阴必吐利。)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愈也。(小而平匀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