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饥不欲食吐蛔厥,下后不食属阳明,懊 头汗栀子豉,厥紧心烦邪在胸。
【注】饥不欲食吐蛔厥,谓厥阴本证也。下后饥不能食属阳明也。阳明病则懊 ,心中烦甚,头上汗出,是热在胃中,宜栀子豉汤涌之。厥阴病则吐蛔、厥逆、脉微,今不微而紧更心烦者,非寒虚邪,是寒实邪,而在胸中,宜瓜蒂散吐之。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饥不欲食吐蛔厥,下后不食属阳明,懊 头汗栀子豉,厥紧心烦邪在胸。
【注】饥不欲食吐蛔厥,谓厥阴本证也。下后饥不能食属阳明也。阳明病则懊 ,心中烦甚,头上汗出,是热在胃中,宜栀子豉汤涌之。厥阴病则吐蛔、厥逆、脉微,今不微而紧更心烦者,非寒虚邪,是寒实邪,而在胸中,宜瓜蒂散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