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查古籍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于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三两.随前共六两.余根据桂枝汤法.
桂枝汤原方倍加芍药.即另立汤名.主治各别.与桂枝加桂汤同妙.经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按腹满时痛.痛而不实.即已伏下利之机.但究因太阳误下.表邪内陷.留滞太阴.非太阴藏寒本病.故仍用桂枝领出太阳陷入太阴之邪.但倍芍药滋脾阴而除满痛耳.
再按腹满时痛.倍用芍药.得毋疑其太敛.程郊倩曰.以其邪陷已深.一经桂枝升举阳邪.正防脾阴随表药而外泄.此为独得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