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备要》 夏枯草

    作者: 汪昂

    补阳,散结,消瘿

    辛苦微寒,气禀纯阳。补肝血,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

    治瘿 湿痹,目珠夜痛(楼全善曰∶目珠连目本,即目系也。夜痛及点苦寒药更甚者,夜与寒皆阴也,夏枯气禀纯阳;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和阴也。按目白珠属阳,故昼痛,点苦寒药则效;黑珠属阴,故夜痛,点苦寒药反剧)。

    冬至生,夏至枯,故名,用茎叶。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作者:
    苏敬等20余人编写
  • 作者:
    宋慈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俞弁
  •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作者:
    魏之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