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熊脂(图缺)并胆,出雍州山谷,今雍、洛、河东及怀卫山中皆有之。熊形类犬、豕、而性轻捷,好攀缘上高木,见人则颠倒自投地而下。冬多入穴而藏蛰,始春而出。脂谓之熊白,十一月取之,须其背上者。寒月则有,夏月则无。其腹中肪及它处脂,煎炼亦可作药,而不中啖。胆阴干用,然亦多伪,欲试之,取粟颗许,滴水中一道若线不散者为真。其足蹯,为食珍之贵,古人最重之,然 之难熟,多食之,令人耐寒;脑髓作油摩头,可去白屑。有痼疾者不可食熊,令人终身不愈。熊恶盐,食之则死。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血证论》(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着。八卷。阐述气血关系,血证的病机及其疗法,极有心得。
熊脂(图缺)并胆,出雍州山谷,今雍、洛、河东及怀卫山中皆有之。熊形类犬、豕、而性轻捷,好攀缘上高木,见人则颠倒自投地而下。冬多入穴而藏蛰,始春而出。脂谓之熊白,十一月取之,须其背上者。寒月则有,夏月则无。其腹中肪及它处脂,煎炼亦可作药,而不中啖。胆阴干用,然亦多伪,欲试之,取粟颗许,滴水中一道若线不散者为真。其足蹯,为食珍之贵,古人最重之,然 之难熟,多食之,令人耐寒;脑髓作油摩头,可去白屑。有痼疾者不可食熊,令人终身不愈。熊恶盐,食之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