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子汤
治合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腰脚酸疼。
生附子(一两)白芍药官桂甘草白茯苓人参(半两)白术(三钱)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恶甜者,减甘草一半。
兼
乌头汤
治寒冷湿痹,流于经络,挛缩不得转侧。
大乌头细辛川椒甘草秦艽附子官桂白芍药(各七分)川独活(一两三钱半)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枣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理中汤
治寒湿痹,加附子、天麻四分之一。(方见霍乱类。)
黄酒
治风湿痹,身体顽麻,皮肤瘙痒,筋脉挛急,言语謇涩,手足不遂,时觉不仁。
黄(去芦)防风(去芦)官桂(不见火)天麻萆白芍药当归(去芦)云母粉白上锉散,以生绢袋盛,以酒一斗浸之,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每服一盏,温暖
苍耳散
治一切风湿痹,四肢拘挛。苍耳子三两,为散,水一升半煎,去滓,分作三服。或水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吞下。
薏苡粥
治久风湿痹,补正气,除胸中邪气,利肠胃,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薏苡仁一升以水作粥,空心服。
五积散
(方见伤寒阴证类。)
茯苓汤
治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半夏(汤泡七次)赤茯苓(去皮)橘皮(各一两)枳壳(去穣,面炒)桔梗(去芦)甘草(不拘时候。
三痹汤
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疗风痹、气痹等疾。
川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桂心华阴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药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不拘时,但腹稍空服
羚羊角汤
治筋痹,肢节束痛。
羚羊角薄桂附子独活(各一两三钱半)白芍药防风芎(各一两)上锉散。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取清汁服,日可一二服。
升麻汤
治热痹,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纵,皮色变。兼诸风皆治。
升麻(三两)茯神(去皮)人参防风犀角(镑)羚羊角(镑)羌活(各一两)官桂(半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二片,竹沥少许,同煎至一盏,不拘时温服。
《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附子汤
治合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腰脚酸疼。
生附子(一两)白芍药官桂甘草白茯苓人参(半两)白术(三钱)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恶甜者,减甘草一半。
兼
乌头汤
治寒冷湿痹,流于经络,挛缩不得转侧。
大乌头细辛川椒甘草秦艽附子官桂白芍药(各七分)川独活(一两三钱半)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枣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理中汤
治寒湿痹,加附子、天麻四分之一。(方见霍乱类。)
黄酒
治风湿痹,身体顽麻,皮肤瘙痒,筋脉挛急,言语謇涩,手足不遂,时觉不仁。
黄(去芦)防风(去芦)官桂(不见火)天麻萆白芍药当归(去芦)云母粉白上锉散,以生绢袋盛,以酒一斗浸之,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每服一盏,温暖
苍耳散
治一切风湿痹,四肢拘挛。苍耳子三两,为散,水一升半煎,去滓,分作三服。或水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吞下。
薏苡粥
治久风湿痹,补正气,除胸中邪气,利肠胃,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薏苡仁一升以水作粥,空心服。
五积散
(方见伤寒阴证类。)
茯苓汤
治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半夏(汤泡七次)赤茯苓(去皮)橘皮(各一两)枳壳(去穣,面炒)桔梗(去芦)甘草(不拘时候。
三痹汤
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疗风痹、气痹等疾。
川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桂心华阴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药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不拘时,但腹稍空服
羚羊角汤
治筋痹,肢节束痛。
羚羊角薄桂附子独活(各一两三钱半)白芍药防风芎(各一两)上锉散。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取清汁服,日可一二服。
升麻汤
治热痹,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纵,皮色变。兼诸风皆治。
升麻(三两)茯神(去皮)人参防风犀角(镑)羚羊角(镑)羌活(各一两)官桂(半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二片,竹沥少许,同煎至一盏,不拘时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