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三指禅》 数

    作者: 周学霆

    (《脉经》曰∶“一息常数六至。”《素问》曰∶“脉流薄疾。”数为阴不胜阳。)

    数脉为阳至倍三,脉中数脉实难谙。

    而今始识诸般数,嘱咐医人莫乱探。

    五行之中,金木水土,各居其一,惟火则有二。而推其火之类,不特本经之火。海枯被火,则为肾火;榆能生火,则为肝火;石可取火,则为肺火;壤内藏火,则为脾火。不止有二,而有六矣。而充其火之尽,不特当时之火。风热而炽,则为风火;寒郁而热,则为寒火;暑伤而温,则为暑火;湿积而蒸,则为湿火;燥过而枯,则为燥火。是内有六,外亦有六矣。而穷其火之变,不独五运六气之火,又有无根之火,痰结之火,血燥之火,莫可名状、莫可纪极之火。综此以观,无病不有火,无火不脉数,无药不可以治数。君火而数,芩连固为折火之正敌;相火而数,桂附亦为归火之灵丹。脾倦生火,数非参莫疗;肝盛生火,数惟柴芍可除。数缘肾虚,两地滋阴,不必降火;数由肺损,二冬泄热,即以清金。解痰火之数,惟恃法夏;润血燥之数,须用当归。伤风发热,可以去风,即可以治数,防风、羌活;伤寒发热,于焉去寒,即于焉治数,麻黄、桂枝。疗暑热之数脉,焦术、川乌,极为妙品,调湿热之数脉,苍术、黄柏,实有神功。阿胶养秋燥之金,脉数自减,元参泄无根之火,脉数以除。区别内外,分析经络,以脉证病,以病证脉,斯得之矣。安得有心人,与之谈数脉哉!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